



近日,20所某数据链建设项目成功纳入集团重大专项集,为20所后续争取该方向总体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前布局该方向新一代装备,形成多条产业链,2020年开始,团队积极与机关对接,深入了解客户需求。2021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年骨干杨卓凯与苏建才和李超两位科研经验丰富的前辈带着三名新人组成全新的论证团队。某系统级项目论证,项目规模大,概念新、技术新。任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聚焦项目推进,团队迅速成立青年突击队。
面对该领域平台多、作战样式多等特点,青年突击队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始终秉持着“聚青春合力、敢于拼搏、善作善成”的团队理念,主动作为,集智攻关,一点点梳理纷繁复杂的装备体系。
11月开始,为了更好地对接客户需求,杨卓凯带领团队扎根北京,牵头与数十家军工单位集中封闭论证,全方位多角度统筹安排多家单位的论证工作。不足20平米的房间,三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就是他们的办公桌,面对大量繁琐的组织协调工作和技术难题需要攻关,团队自发压缩休息时间,时而听到他们为了一个技术难题“华山论剑”,时而看到他们因为一个棘手的难题找到解决思路兴奋不已。
作为项目负责人,杨卓凯刻苦钻研,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厚积而薄发,首次独挑大梁,他以专业的知识为项目论证提供支撑,获得军方高度认可。“在北京论证期间,每次有回家的机会,杨卓凯都会让我们轮着回家休息,他却一直坚守在那儿。他担心机关随时有新的要求,坚持不回家。”责任与担当本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在困难面前,杨卓凯总是站在最前面,率先垂范,所以他们这支年轻的团队才能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思想战斗力,才能不断增强履行“强军首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彼时,全国多地突然暴发疫情,通信方向多个项目需要参加上级组织的研讨会,在同事外出不便的情况下,青年团队又一次挑起大梁,承担了通信方向在京项目的推进任务,诠释了“忠于使命、勇于创新、善于协同、成于务实”的企业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百个日夜兼程的努力,团队终于完成了6份论证主报告,并顺利通过评审。
“青”力而为,就是团队一个都不能少。杨卓凯是团队的“责任担当”,遇到问题,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接受客户的批评和意见,为团队过滤掉所有的负面情绪;苏建才是“定海神针”,他的技术积淀深厚,有他在,大家总觉得很安心;李超是“工作狂人”,总是愿意挑战最难的任务;李芙蓉是“开心果”,面对任何困难,她都非常乐观,每每大家讨论到愁眉不展时,她总能把大家逗乐;翟艺伟是“坚韧担当”,在北京长期高负荷工作腰间盘疼痛,她依然坚持到最后一刻。因为有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形成这个勇往直前的突击队。他们就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凝聚青春最强的合力,互相推动着前进。
(来源/电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