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逢教师节,恰是科普月
中国电科的科技工作者们化身科普讲师
将深奥的技术原理凝炼成一句通俗易懂的科学箴言
古有“一字之师”让人茅塞顿开
今有“一句讲‘理’”讲清“大国重器”背后的复杂原理
以科普为礼,向科学致敬,向师者致敬
多普勒雷达
一句讲“理”
火车靠近时笛声变尖,远离时变低沉——多普勒效应。
核心知识
当波源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靠近时波长压缩频率升高,远离时波长拉伸频率降低。雷达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比较发射与接收电磁波的频率差,精确计算目标物的相对速度。这种测速能力使多普勒雷达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追踪风暴移动)、交通测速(测量车辆速度)及军事领域。
做个小实验
启动声波频率分析软件(手机端可用Spectroid),另一部手机播放固定频率音,快速靠近或远离手机麦克风。观察软件中频率显示的峰值变化:靠近时频率升高,远离时频率降低,可直观演示多普勒效应测速原理。
中国天眼(FAST)
一句讲“理”
一个超级巨大的“卫星锅”,汇聚接收到远方来的信号——高精度指向控制与电磁波接收。
核心知识
中国天眼巨大的球面像一口完美的“锅”,其形状是一个旋转抛物面,FAST的馈源支撑系统可以将来自遥远宇宙、极其微弱的无线电波信号反射并聚焦到中间的一个“馈源舱”上,系统可实时调整反射面和馈源位置,确保馈源与反射面焦点始终重合,从而将极其微弱的宇宙信号放大,实现探测。“锅”越大,能“兜住”的信号就越多,看得就越远、越清晰。
做个小实验
设计科学小实验:准备一个凹面镜(模拟FAST反射面)、一张画上标志点的白纸(模拟馈源)、小台灯(模拟宇宙信号)。将台灯放在远处,用凹面镜聚焦灯光到白纸上形成亮斑;缓慢转动凹面镜,使其正对台灯,同时调整白纸位置,始终让亮斑落在白纸的标志点上。类比FAST天线精确调整馈源位置精准接收信号的原理。
卫星遥感技术
一句讲“理”
给地球拍“CT”,通过分析物体反射或辐射的不同电磁波,来识别地物和现象。
核心知识
想象一下,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可见光,而遥感卫星则戴上了一副神奇的“超级墨镜”,能看到红外、微波等无数种我们看不见的光。不同的物体,比如健康的树木、生病的水稻或污染的河水通过反射或辐射这些不可见“光”来传递生命“信息”。科学家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就能在千里之外给地球做“体检”,知道哪里森林茂密,哪里庄稼缺水。
做个小实验
正常光线下,用两部手机给两盆植物拍照,照片区别不大,当用其中一部装有“红外摄影”模式(或加上红外滤镜)的手机拍照时,你会发现,健康植物因为叶绿素活跃,在红外镜头里会变得非常明亮,如同发光;而不健康的或假植物则会很暗。这就是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不同波段的光来揭示人眼看不到的秘密。
量子计算机
一句讲“理”
一对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如同双胞胎,无论相隔多远,一个粒子状态改变,另一个粒子状态也瞬间被确定——量子纠缠。
核心知识
当两个粒子相互纠缠后,它们就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使将它们分开到宇宙两端,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另一个的状态,这种关联速度似乎超越了光速。如今,量子纠缠已成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我国发射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成功进行了千公里级的纠缠分发实验。
做个小实验
找两位实验者各持一个装有同款蓝牙耳机的手机(预先配对),分别进入两个相邻房间。实验开始后:A房间实验者随机选择播放轻敲声“嗒”或重敲声“咚”,B房间实验者会瞬间通过耳机听到完全相同的声音,重复10次后统计,会发现两房间声音始终保持完全一致,这个实验通过蓝牙信号的瞬时传输,模拟了量子纠缠的“超距感应”特性——虽然本质是电磁信号传播(信号仍有延迟),但能让人直观体验分离系统间实现瞬时关联的奇妙现象。真正的量子纠缠无需信号传递,是更神奇的瞬时关联,此实验可作为生动类比。
深空测控系统高功率放大器
一句讲“理”
像是深空通信中的“大喇叭”,可把地面微弱的指令信号放大至几万甚至几百万倍,化作能量极强的无线电波射向深空。
核心知识
深空测控系统高功率放大器是深空测控站的“动力心脏”,承担着把仅毫瓦级的微弱信号放大至千瓦、十千瓦级及以上的任务,随后通过天线向深空定向发射。由于探测器距离极远,信号穿越太空时衰减严重,必须依靠深空测控系统高功率放大器提供足够强的信号功率,才能确保远距离的可控通信。
做个小实验
你站在操场上,模拟北京飞控中心的工程师,向“月球”上的嫦娥探测器“发送指令”。先用平常声音喊“嫦娥,请回话!”信号太弱,无法送达。然后举起扩音喇叭,用同样音量喊出这句话,声音被放大并聚焦,成功传达至“月球”。这只喇叭正如深空测控系统高功率放大器,将微弱信号变成强大无线电波,实现与遥远探测器的清晰通信。
半波暗室
一句讲“理”
电磁波遇导体(如金属)易反射,遇吸波材料(如泡沫吸波体)则能量被吸收转化,传播受抑制——电磁波的反射与吸收。
核心知识
金属地板与四周吸波材料组合,形成特定电磁边界,使电磁波仅在水平方向被吸收、垂直方向(地板)镜面反射,模拟“自由空间”的电磁环境,可精准测试设备电磁辐射与抗干扰性能。
做个小实验
准备一个鞋盒,将底部贴满铝箔纸,内壁贴泡沫板,制成简易“半波暗室”。将1部手机固定在盒内角落(发射端),拨打另一部手机(接收端),记录信号格数。拆除泡沫板,仅保留铝箔纸底部,再次拨打电话,对比信号格数变化。贴泡沫板时信号弱于仅铝箔纸时,说明泡沫板吸收了部分信号(模拟吸波材料作用),铝箔纸反射信号,契合半波暗室“垂直反射、水平吸收”的核心逻辑。
钕铁硼磁体
一句讲“理”
像一群整齐排列的士兵,钕铁硼磁体中的微小磁畴方向一致时,就能形成强大的磁性“合力”。
核心知识
钕铁硼磁体由钕、铁、硼等元素构成,其特殊晶体结构使磁畴易于定向排列,产生高剩磁和高矫顽力,成为目前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
做个小实验
将钕铁硼小磁体靠近一堆回形针,观察其吸起的数量(和普通磁铁对比);再用磁体隔着一张A4纸拖动回形针移动,直观感受“磁力穿透力”。实验可体现钕铁硼磁体超高的磁性能。